【青美云艺】“体制清赡,作用疏通”崔白花鸟画赏析

2023-07-12

2023712

宋代作为花鸟画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代,延续了唐代宫廷的富贵之风。前期主导风格是以黄筌、黄居寀父子为代表,他们对于物象的刻画极为细致、逼真,表现为宁静平和、细腻艳丽的“黄家富贵”风格。崔白的出现,突破了黄筌父子笔法程式为标准的局面,所绘禽鸟工整活泼,将写意和工笔和谐结合,创立了新的画风。


崔白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工画花竹翎毛,尤以画带有野情野趣的败荷凫雁驰名,所画鹅、蝉、雀堪称为三绝,郭若虚在《国画见闻考》中评价其所画花鸟:“体制清赡,作用疏通。”

崔白一生作画甚丰,如《花鸟图》《秋兔图》《山茶黄雀图》《竹枝山雀图》《藕塘双兔图》《云鹤图》等。但其作品真迹存世较少,故宫博物院仅存有《寒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存有《双喜图》《芦雁图》《竹鸥图》《枇杷孔雀》等。

《寒雀图》


2023712

《寒雀图》绢本设色

25.5cmx101.4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23712

引首有清乾隆御书“意关飞动”


《寒雀图》描绘了枯木和九只麻雀飞动或栖止其间的情景。九只小雀依飞鸣动静之态散落树间,自然形成三组。该图构图巧妙,布局得当,在动与静之间既有分割又有联系。崔白以干湿兼用的墨色,松动灵活的笔法,描绘麻雀与树干。麻雀用笔干细,敷色清淡;树木枝干多用干墨皴擦晕染而成,无刻划痕迹,明显区别于黄筌画派花鸟画的创作技法。


2023712

尾纸有明文彭题记,钤“文彭之印”朱文、“文寿承氏”朱文、“长生”朱文等印。鉴藏印有:“长生”朱文、“琴书堂”白文、“皇姊图书”朱文、“绍勋”朱文、“封”朱文、“北燕张氏收藏”朱文、“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朱文、“真赏”朱文、“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宜子孙”、白文、“乐寿堂鉴藏宝”白文、“石渠宝笈”朱文、“石渠定鉴”朱文、“宝笈重编”白文、“宁寿宫续入宝笈”朱文、“耿嘉祚会侯又号漱六主人书画之赏章”白文、“天恩八旬”朱文以及清乾隆、嘉庆、宣统藏印四十六方。

《双喜图》


2023712

《双喜图》共有两幅,画面略有不同,皆为绢本,设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本尺寸为纵196.8厘米,横1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尺寸为纵193.7厘米,横103.4厘米。

《双喜图》,原名为《宋人双喜图》,曾一直被认为是宋人佚名的作品,直到20世纪才有研究者于画面右侧树干上,发现有“嘉辛丑年崔白笔”的墨笔题款,这才被认定为崔白的作品。

本图描绘深秋时节,寒风萧瑟,枯木衰草,落叶凋零,呈现出一派秋风肃杀的冷峭凄凉景象。图中各物在崔白的笔下充满自然野趣,如灰喜鹊的领毛、惊扰的野兔、竹子的枝叶都是用纤细道劲的线条、双钩填色方法,与黄筌父子相比,崔白画面中的线条用笔轻松且洒脱。

2023712

《双喜图》局部

在画面主体野兔的塑造上主要丝毛为主,采用纤细劲力的用笔加之焦墨丝毛,巧配以淡墨刷毛而成。崔白能根据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笔法来描绘,野兔脊背上表层的毛根根纤细,两颊相对柔软的兔毛和下层较多的兔毛用淡墨控捏刷出毛茸茸的质感,惟妙惟肖的将兔毫的量感和质感表现出来。

2023712

《双喜图》局部

   画面中竹子、竹叶、枯叶、野草采用双钩填色法,用线苍劲爽朗,线条粗细、浓淡干湿、顿挫转折随风动而灵性。山坡则阔笔率性写出,落墨酣畅淋漓,用笔干湿结合,只在局部加以细微的皴擦;枯树则是用浓墨渴笔连勾带皴擦地刻画出蜿蜒苍劲的老树干,再用淡墨微微晕染,枯中含润,写意韵味十足。

崔白画风在于创新,善于“扬弃”。既继承吸取了黄家画风的优秀精华,又大胆的突破了之前宫廷闲逸仕女、花鸟工笔的画法。其笔下的山水花鸟集传统工笔和水墨于一体,画面绚丽、端庄,雅俗共赏。在当时的画坛,从者甚多。这种趋势发展至宋徽宗赵佶时期,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