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山海”姜世钰水彩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回顾

2025-02-13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400.jpg

2025年1月21日,“水韵山海”姜世钰水彩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美术馆艺术讲堂举行。


研讨会摘要:(按研讨会现场发言整理)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11.jpg

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院长   窦凤至

主持

窦凤至:今天来的嘉宾比较多,姜老师的展览也策划很长时间,策展人迟涛先生从本土的系列梳理艺术,应该说今天所看到作品代表了姜老师从1951年12岁开始第一幅水彩画至今,这么多年笔耕不辍画了大量作品,刚才王绍波主席讲得很好,就是每次看到姜老师的作品都是不同的作品,家里作品也很多。这些作品里,首先是在1961年底参加山东省的展览,时间很早而且获得三等奖,后来又获得很多的奖项,包括国际展览。姜老师和肖峰先生和古元先生都有接触,对他的水彩有很多影响,他是一位开拓性的艺术家。下面还是先请王绍波主席再讲两句。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16.jpg

青岛市文联主席   王绍波

王绍波:我们刚刚一直在谈论姜老师的艺术,再加上叙叙友情。我这些年有转回去,尤其是回头去再次拜读这些大作,确实是太振动人心了。其实我要说的一点是,所谓的艺术是永远不过时的。因为我们现在就经常疑问,当代艺术、线下的艺术怎么做,怎么弄?这个问题探讨的焦点很多,但是我们面临真正的艺术时候,就哑口无言了,这仿佛也不需要过多地探讨,你们能画到自己精神深处和心灵深处的作品,这就是终极目标。我和鸿海先生一见面说好久不见,我也掌握他最近在不断地水彩实践、创作上有很大的动作。其实我也是感慨于他最大承担地进行精神的追求,你看只要是精神层面上的就是在遵循最根本的。姜世钰老师在绘画时表达的这种新颖的情感、过程中的情感流露,这些情真意切的东西,就是触击我们心灵的。能做到这一点,他就是一个高度。我觉得刚才包括史忠健先生所讲的:“他就是世界的。”我觉得真是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到国际上去交流,一个是让所谓带“英国水彩画味”的这些姜老师的作品,让他们回顾一下在中国有这样一些先生,其中姜老师这是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能把这个所谓“洋画”的东西,画到这个程度。同时不可避免的,因为姜世钰先生绘画中的中国因素还是非常显然的,而且他把这些方面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但是都不着痕迹,实际上英国也好,中国也好,中国传统也好,在他的这些画面当中,不是说能刻意引导你往这个方向发展,而是觉得就是每一幅每一幅都沉浸在他画面当中,真正创造的所谓的真善美的这样一个境界上。所以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另外我说一点,就是严谨,现在好多时候觉得这个严谨反而是个缺点。说画画严谨,严谨什么?你再严谨的话就太守规,那规矩你可能就突破不了。但是你回头看看姜先生,他所经历的这个几十年艺术实践过程当中的所谓的这种认真这种严谨的东西,还是让他的艺术真正撑得住得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说有时候这个东西还真是糊弄不了人,你糊弄他他糊弄你,你糊弄糊弄觉得这一叶障目就过去了。所以有时候我看姜老师的画,我就在那拍拍自己,对问一样,做一个明镜,这个对照,我发现真是太显著了,我做得太不够,包括我在内尤其是今天还有在座的年轻人就更应该注意这一点。艺术的严谨和它的发散并不矛盾,看人家姜老师多浪漫画的是吧?人发散得也很好,又这么严谨,严谨到那个程度的时候,人家把那块真理给揭示出来了。我们有可能就把这块的所谓真理给放弃了是吧?所以说有时候看的形式上是怎样怎样的,但是实际上你并不受很大的震动。所以说真正的艺术应该遵循什么?我觉得在今天这个当代的艺术氛围语境当中,我们再看这个姜老师的作品依然是非常新的,因为他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是和我们的精神和我们的心灵真正去沟通所呈现出的这种真实,永远是不过时的。所以说姜世钰老师这个展览办得好,按照他个人就特别谦虚,就不愿意搞。我听周老师说,你看这个画展是再三动员,要不他自己老是觉得谦虚,没什么太多意思,或者怎样,或者说现在年轻人画的很多,多展示他们,这是他们的时代。姜老师在(举办画展)这个事上真是有点保守。我我每次看他的画就那么激动,上次去他家家里看画去的晚看不完,我又怕耽误老先生的时间太多,所以就恋恋不舍的,真的就从那一堆画当中走出来的。所以今天我们真期待这个展览,姜老师的画展不光这次,我说的姜老师家那么多画,每一次展览的就是一个新世界。你那个世界都让大家看一看,都让大家感受感受,本身创造了美,创造了这么多真正的美,也让大家一块共享。

所以我们感谢姜老师给我们奉献了这么一道精神大餐。我们青岛因为有这样杰出的一些艺术家,才让我们那么有信心,前几天又看了张白波老师的展览,都是经典,没法逾越的,并且都是在那个时代下高标准的要求。你看我们这些艺术家做到了多么样的高度,这个高度现在就几乎很难重复,或者说现在就很难逾越过去。所以说更多的是种感慨,今天是“脸红脖子粗”的,“脸红”兴奋的,“脖子粗”的这现在还按捺不住,这个激动是真的。我先说这点吧,还请各位老师。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20.jpg

原青岛画院院长 著名画家   张白波

张白波:说这么几点,一是咱们青岛的水彩是一个地域的美术现象,因为它毕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当年曾经是殖民地,德国、日本都曾经在青岛驻扎过,所以这种文化影响从吕品先生就开始了,因此水彩画在青岛的艺术界是举足轻重的,特别是有一批老先生,刚才说的吕品和五十年代的姜老师也是,还有晏文正老师,还有等等这一批人是青岛水彩的先行者。引进这种画种是有个过程的,从技巧到表现,以及对表现的认知,对审美追求等等有个过程,他们就是功不可没的。这点臧杰他经常做总结青岛的文化文脉梳理的话,也是提到这一点,确实是这一批人,现在有一些人已经老去了,姜老师还如此健康还画了那么多画确实令人欣慰。

另外就是姜老师这代人,他们为青岛水彩的传承做出的贡献,这点意义非常重大。姜老师有很多学生,有个叫闫卫平的画家,大概是六十年代他在九中美术小组,我问他跟谁学画,他说我跟着姜世钰老师,我那是第一次听到姜老师的名字。所以说这就是一代画家为青岛水彩画的传承,也就是为什么青岛水彩画一直不错,就是这帮人这帮老师带的,这个意义非常重大,这是第二点。第三个就是任何艺术都与时代有密切关系,与时代潮流、时代的画风,包括文脉的延续都有密切关系。那么这一代水彩画家是侧重于这种风景的,不像后来。咱们中国绘画艺术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后,就特别注重主题创作,根据党的文艺方针进行主题创作。那么水彩画完成主题创作是比较困难的,青岛这些画家们大部分又都是画水彩画的。但是,水彩画就真没有主题了吗?有,什么主题呢?审美。就是把水彩画这种画种的特色,水、彩和它这种表现的审美的魅力,如果把这个表现得充分、完美的话,这就是内容。审美内容,未必一定要有社会色彩、政治色彩如何如何,人们往往忽略这点,特别是我们的艺术创作潮流往往是随着时代,随着政治运动走。所以这里就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生态文化现象了,这个不是哪个人说了算。往往会忽略的就是这个艺术的审美内容,把水彩画画的水、彩表现物象画得这个深刻生动,而且还能揉进自己的情感审美理想,追求一种风格,那么这就是内容。还有什么呢?一定要画什么内容,画什么在那劳动,很勉强去画一些力不从心的东西是没意思的。所以说这种水彩画和这种艺术家才能够把水彩画的这个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这个美是分多种的,不是说一种表达方式,在这里姜老师他的表现是很丰富的,是很完美的。谢谢。

窦凤至:今天王院长讲的,我觉得就是一个回归水彩本土的问题。张老师讲了三点,也是围绕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不管什么画,最后你的本土的语言,你的艺术的高度在这个地方。非常感谢!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24.jpg

原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王鸿海

王鸿海:刚才开幕式讲的客套一些,我其实这么说吧,这是我52年前学水彩的头一位老师,姜世钰老师,当时是徐启志老师教我素描教了几年以后,一看我画水彩,就介绍给姜世钰老师,我就每周去看,一直到今天,要说受益确实匪浅。其实水彩这个形制,我觉得其实跟其他东西一样,我自己在思考一些问题,我们绘画界画着画着往往把本体给忘了。水彩,它的本体是什么?水、色、时间。油画没有时间,水彩是有时间的,这就是我们要想的。就像你拉小提琴,拉着拉着不能拉到钢琴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它还是要有一个自己的形制去做。刚才我就想说,我觉得姜老师的这个画确实有水味,确实有色彩,也确实有光感,还有这样的情感在里面。这个中国欠缺的我是在思考,因为我一直是从90年开始,就是抓住了黄河流域的文化系列来做我自己的东西。其实我想怀斯先生(美国水彩画家)一辈子没离开他那个小镇,依然可以把他的思想把他的认知把他所有人都画在里面。其实绘画是这样的,就像刚才老师们说的。绘画其实是真情,而不是什么先入为主,给它个主题,就是艺术其实就服务于真情,而不服于所谓的什么这政那治的,两回事儿。因为真正能留下的一定是这些东西,就是确实不骗人,你只要用心了,一定出来的东西是真的。我记得我每星期去看(姜老师画画),看大量的,有些都很小跟烟盒那么大的水彩画,所以这个很受益。在青岛教过(我)水彩的,多年内一个是姜世钰老师,还有一个晏文正老师,因为晏文正老师住台东离着我们很近。也感谢姜老师这么多年的教诲,能在八十有六的年纪,还有这么旺盛的创作欲望,这很难得。你这种精神确实激励我们,可能一辈子到现在可能多多少少有四千多幅水彩画了,相当多。但是有一些相当早期的作品已经成为灰烬了这个很感慨,也希望青岛美术馆下次能有更好地传承着我们青岛老艺术家的其他人的展览,让我们能回顾这样一个岛城的艺术史,岛城的人情风情。感谢大家。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28.jpg

原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著名画家   邱振亮

邱振亮:非常高兴姜老师给我这个机会,看了你这么多画,这次学习对我来讲是期盼已久的。美术馆这几年一直在围绕着青岛的美术做一个传承,青岛传承艺术展。今天看到姜老师的画以后,我看他有横跨半个多世纪的作品给我们做了个展示,我想说如果整个青岛的美术,水彩画是青岛的一张名片的话。那么近百年来的水彩画发展,姜老师是一个亲历者、见证者、传承者,也是一个创造者。这个青岛水彩画的辉煌,这里边有姜老师付出的巨大努力。想谈第二点就是说,我在看的过程中就像“画如其人”,姜老师的画和他人一样,有板有眼、有规有矩,这也与我个人最早接触水彩画一般,我是五六十年代在吕品先生教水彩画的时候,他教的基本上是英国体系。看到姜老师的画以后,他这几十年来在这一个大的方面,就是围绕着这个方向在探索。我们都知道近四十年来是中国绘画各种绘画当中变化最快最务虚人民也最浮躁并且把自己宣传到了一个极致的阶段。那么尽管现在再看姜老师的画,他波澜不惊,在他认为美的这个天地里,在他自己生他养他成长的青岛这块地上执着追求着自己生活当中的美,眼睛当中的美,把这些东西表现出来。有些小景场面不大,有的甚至非常简单,但是这里面都倾注了一个艺术家,他自己情感的发泄,同时也是一种他对艺术的理解。看姜老师的画,他没有更多的所谓这种现代艺术或当代前卫艺术的这些东西。可是他给人的东西确实是能打动人心的,是一种对真善美的全面诠释。我觉得艺术的本质还是应该回归到这一点,前面几位先生都谈到了这一点。艺术要说真话,要用自己掌握的艺术,传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东西,哪怕是面对着一个山的一角,对着一座楼,甚至几棵树,他都那么执着地把它表现出来,当留在纸面上以后,它就成为不朽的作品。对其他方面我不是太懂,但是我是被这个展览深深地所打动,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艺术家,经历了整个青岛水彩画近百年发展过程当中那么长一个历史阶段,坚守着自己的艺术阵地,坚守着自己对于美的追求,坚守着一种艺术风格的不断地完善,达到了这样一个境界。作为一个传承者,非常值得我们后人骄傲,也值得我们学习。在这里祝姜老师健康长寿,希望你在更高的阶段,你对艺术的认知肯定要高于我们,创造出你内心更美的图画,谢谢姜老师。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33.jpg

著名画家   高东方

高东方:一说到姜老师,其实在我的脑海当中有一个形象,姜老师画的那种对水彩语言的了解和那种情感的把握,那种到位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他要表达的这种就是水彩语言。其实从我这代人来讲,姜老师应该是前辈。姜老师,1939年出生,应该跟宋守宏老师是一年的,晏文正老师是1926年出生,吕品老师和晏文正老师是一代人。姜老师的画在整个青岛水彩发展的过程中,形象都是非常鲜明的。而且他带了很多的学生,刚才鸿海说跟着姜老师学画的那种感受。其实我们这代人多少都有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在那会到了星期天,在中山公园,在海边,在能够写生的地方画画,总能见到姜老师的影子。而且身边围了一群学生,大家有坐着的,有蹲着的,有站着的,在那感受姜老师画画的过程。那么对青岛这座城市来讲,水彩画很特殊,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也形成了青岛水彩的品牌,现在我们讲就是“山海画风”逐步地成长起来,越来越大的队伍。姜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起的最大作用就是把青岛的这种很透明很清爽很靓丽的水彩画细腻的画风用他的特殊语言表达出来。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作品应该说是每个时代的作品都选出了一部分,我看有六、七十年代的,更多的是九十年代的还有两千年之后的,也就是新世纪的画。开始的画,我们看到那个画幅很小,都是完全表达那种瞬间的及时的感受。看得出来那画画得很快,就是寥寥几笔,把那个感觉都画出来了,而且在水的运用色的运用可以说是水彩语言的典范。很重要一点,我们经常讲这个情感表达,青岛水彩的这种情感表达,一个不大的景就可以表达出来很生动的或大或小的画面,这在姜老师的画里边,我们感受尤其深刻。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讲,用这个历史发展顺序来说,从这个展览当中所能够吸收到的东西是很多的。我刚才看得比较细,一幅一幅地看了一遍,最后我又整体地浏览了一遍,就是整个快速跑地又看了一遍。感受的就是把水彩结合到了传承,前面讲的有受过英国水彩的影响,受过我们老一代水彩画家的影响,就是中国最早的水彩画的教科书——李剑晨先生的水彩画技法,在那个之前没有完整的正规出版社出的教科书。我看姜老师的画里边有好多是水彩画的技法里边的传统工艺上面的,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升,你看到的那些画他加进自己的感情去了。再一个就是那会材料实际上很简单,我们看到的有的纸就是很简单的图画纸,甚至都不是水彩纸,水彩纸也有的是很普通很一般的水彩纸,跟现在是天壤之别,没法相比了。就是说用这种材料表达的画面,还是那么深情,从这个展览上看到很多,要说的话很多,从专业领域我们再找时间聊的时候再谈更多感受吧。祝姜老师身体健康。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38.jpg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林建业

林建业:今天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参加姜老师的画展开幕式和研讨会,在这个岁末年初时刻,我们有幸在青岛看到了青岛的老艺术家姜世钰先生以他多产的这么一些作品,一些非常有特点的这么一些作品,今天在青岛做了一个展现。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从事美术的组织和辅导的工作,这个期间大约是在上一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当时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有一个彩画的研究会,在这个研究会当时活跃着一些和姜老师他们都是同龄的一些老艺术家,像晏文正先生、陶田恩先生、宋守宏先生、姜世钰先生这些老先生。那么在当时来说,他们在水彩画这个方面经常做一些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所以在其中我也向他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今天来看姜世钰先生,以八十几岁高龄能够一次展示这么多地从五十年代到近几年的一些创作,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的。我觉得姜老师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姜老师是个非常平和的人。我记得在八十年代,我就到你在莱芜一路十四号的家,当时我到他家看到他很多的画,当时住的条件都比较艰苦,家里边面积不大,无非就是从这里从那里一摞一摞地把画拿出来很感人。在这些老先生里边,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但姜世钰先生的个性非常的平和,待人处事非常的和蔼,总是给我一种,就是他很容易接近这么一种印象。所以在这种心态下,姜先生画的画也呈现了这么一种平和之气。通过他的画,你可以看出他的心态非常的稳,跟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应该说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我的感觉最重要的画如其人。

其次我觉得姜老师的这个作品,刚才各位也谈到了,从水彩这两个字来说的话,姜老师的水彩非常地道,是可以诠释水彩这两个字的。他的作品在今天我们看,或许有些人会感觉到是不是作品画得有一些手法上方法上写实了、具象了,或者说有一些老了。在我看姜世钰先生,包括前辈艺术家他们这些作品,所呈现出来当时的那种水彩的符号,恰恰是现在年轻人所不具备的。可以这样讲,你在今天的年轻人里边很难看到像姜先生他的水彩画所呈现的上一个年代上的那种创作风气,就是认认真真去画一张画,一点也不讨巧一点也不想走捷径,把情感都凝聚在画里。今天已经看不到这类作品了,所以通过姜世钰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我们又重温了这一点。我在一些水彩画纸上看到了,几乎画成版画了。有人说水彩画是搞成了油画展,确实是有这种感觉倾向。我觉得水彩画还是姓水啊,它应该在这个前提下去完成画面的塑造,还是应该去坚持的东西。那么刚才正像绍波先生谈到的姜世钰先生,他们这一代人人数上众多并且通过他们的努力创造了大量的画,为今天青岛的水彩画成就和地位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这一代人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获得了全国的认可,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气,但是依然没有忘记老一辈的水彩画家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今天青岛美术馆做了这么一个很好的传承的系列对姜世钰先生的画也是一种传承。在这之前姜先生他们有八个人搞过一个水彩画展,那一次我有幸被邀请去了,而且我主动在那个活动上讲了几句,我当时心里那种感觉是非常复杂的。这八个人中已经有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也有刚刚走的人,很可惜啊。所以说姜先生在今天他的致辞里边,我想啊他也是谈到这个,最后就是平安。我想最后还是落在一个平安和健康的方面,借这个机会,祝姜老师平安健康,祝你们这一代老艺术家,一定要健健康康的,和我们这个晚辈艺术家们一起更好地打造青岛的艺术,谢谢各位。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42.jpg

著名画家   窦世强

窦世强:今天看这个展览也是勾起我很多的回忆。应该说认识姜老师是在七十年代初期了,大概鸿海刚才说是十五岁,我和他就是在那时开始学画画的。实际上我在青岛画水彩的两个老师对我的影响比较大,第一个就是姜老师,因为什么呢?鸿海我们两个是发小又是邻居,我们两个几乎上学的时候天天就在一起,出去写生出去画画,就包括上学我们都在一个学校,都在十四中美术组。鸿海上姜老师家去,我就跟鸿海一块上姜老师家去,一概就是七三四年左右,那个时候我还不画水彩。实际青岛当年的这个文化气氛还是很浓的,我就是非常喜欢杨克山画的水粉,所以说我那个时期就是画水粉,要不说刚才谈起来,姜老师这个人胸怀很大。现在要是我教水彩的话,哪一个孩子拿了水粉来,我肯定感觉不太得劲儿。但是姜老师还是很认真的,是鸿海的老师,我是跟着蹭课,但是姜老师这个人是非常非常的好,他也给我指点。这是水彩画,水粉画得也很好,水粉和水彩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可以相互结合。尽管我当时画了一段时间的水粉,但后来还是喜欢上了水彩,特别是之后在上学的时候又跟晏文正老师把水彩重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从我七十年代看姜老师的水彩画,那个时候,就是刚鸿海也说了,去看的时候那个画都很小,有的比十六开还小,烟盒那么大的也有,但是非常非常的精致。我就觉得这个水彩画能画成和印刷的一样,那么精致。后期大概在九十年代,看姜老师和这些青岛的老艺术家画的超大水彩,他们的水彩工作室就在昌乐路,就可见姜老师在塑造能力和掌控能力上还是非常非常的全面。另外就是我前年在上海过春节和我家的老兄窦世魁聊起来,到年龄了可能就是勾起很多的回忆,谈起了成长,因为和姜老师比较了解,姜老师家里大姐也是我的邻居,原来就住在一起,也比较近,住也比较近,聊得更多的就是姜老师的水彩。我二哥谈姜老师谈得很有意思,说:“你看这个人吧,什么人画什么画,姜老师这个人气质很绅士,他画的画就很洋气,不管他用色,还是用水,恰到好处很有情调。”这是二哥对姜老师的评价。所以你看都画水彩,有的人用色他就不一样。那么现在看姜老师整个的绘画过程,实际上也是陪伴着我们这代年轻的艺术家们,一直伴随着我们过来,对我们影响是非常大的。姜老师的这老一代的水彩画艺术带动我们青岛的这个领域,包括绍波院长前两年做的全国青岛水彩进京展,把一个青岛市水彩画的整个领域带到了中国美术馆,这对全国来说也是第一家,第一个水彩画进中国美术馆的一个城市级的水彩。可见青岛的这个水彩厚度、深度和广度还是非常的广。那么时间关系我不多说了,祝姜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46.jpg

青岛文学馆馆长   臧杰

臧杰:这个展览是一个很温暖的展览,我相信姜老师在这个年纪做这样一个展览也会觉得很温暖。我特别赞成白波老师说的话,用一代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记得2014年我去看姜老师,他们做的那个水彩工作室,那时候是李连一、李忠民、温宝耀、张效孟老师在,那天恰好姜老师不在,我当时就有一个感触,这个感触是什么呢?我就想看这些老先生在干什么?其实看到这些老先生在画很大的画。事实上这个动作很清楚,他们知道原来的水彩画,不是搞大的创作的这样一种样式,他们在做一个挑战。我当时看到这么多,那时候他们都七十几,就有一种非常悲壮的一种感受,在暮年的时候还能做一个形式和语言的挑战。我同时要说,一代人又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对于艺术史来讲,艺术不是一代人的问题,一代人当中谁是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这是个非常残酷的一件事,不是说放到中国水彩画史,放到地方水彩画史上这都是一个很严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我觉得看姜老师的工作,他的工作其实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时期。一个时期是1972年前后,就是外销画时代。我们现在也正在做青岛美术公司今年的系列展,开场就做的外销画。为什么这么做?实际上外销画从今天看是一个交流与传播,姜老师的第一个时期的外销画的传播,是在那个时期有一个很好的成绩。那么第二个时期,我觉得是1988年前后,大家今天在现场看到姜老师《篝火》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姜老师差不多接近五十岁进入了一个体形语言和形式上的探索。但是我觉得那个时代也面临一个很大的遗憾,他的探索能不能进入一个更大的场域,能不能形成一个像外销画时代那样传播的格局。我觉得这个有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时代的问题。其实一个艺术家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解决自己在一个时代当中自己的面貌和格局。那么姜老师这一代人,他们是通过一个连绵不断的工作。我们看到姜老师绘画,我们就会首先想到1958年李剑晨先生《英国水彩画选集》,然后想起威尔顿的英国水彩画集的封面,那是一个非常直觉的东西。那么他这个直觉的东西和如今天绍波老师所说的英国水彩的传播、影响,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学术关联,我觉得这些工作可能是需要做一个总结和检讨的。那么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姜老师的工作和姜老师的人生历程,给我们现在的艺术家和未来艺术家以更多的启迪。谢谢!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52.jpg

画家   孙公照

孙公照:我一直在外地工作,退休以后才回到青岛。青岛是个福地,也是全国的美术建树非常大的一个地方,特别是水彩画在全国有深刻的影响。我回到青岛以后,向青岛的美术界学习了很多东西,使我作画的理念、技法都有很大地提高。所以说我要感谢故乡,过去说一般是不愿离开青岛,我是没有办法离开青岛,回到青岛对我来说是一个荣幸。回来以后,有幸就被姜世钰老师接受加入了青岛水彩工作室。姜世钰老师据我所知,是青岛老年水彩画界的一面旗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青岛的美术界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有幸和他在一起工作,向姜老师学习了非常多的东西。据我所知,姜老师是开拓了青岛大幅水彩画的先河,做到这么大的幅面而且水乳交融、色彩丰富非常不容易,姜老师在其中起的作用非常大。姜老师有四千幅水彩写生,非常勤奋。相对而言我也比较勤奋,我的写生也有一千幅吧,那相比姜老师就差得太多了。在水彩画表现中姜老师的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个水分做到了淋漓尽致,色彩做到了丰富多彩,水彩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能够作为水彩工作室的一员我觉得很荣幸,能够跟姜老师一起工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觉得很荣幸。今天姜老师举办的画展作品比较多有一百六十幅,这个量跟姜老师的四千多幅画相比是很小的一个量,从这里边以小见大就可以看出姜老师的博大精深,所以说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557.jpg

青岛大学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孙小娥

孙小娥: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先生学习。我这次认真地看每一幅画,走了两遍。我有一个感觉,我觉得姜老师他的作品是在观照自然之下的一个物我相忘的一种忘情的状态。然后是自然之德和个人美德的一种统一,所以大美不言,特别浪漫主义。还有一个就是在技法上水色交融,尤其是水的运用。我感觉他是一个东方的精神,所以也是水的文化属性和君子精神的统一,这一点是对我们后生的一个启发。同时呢我在看姜老师作品的时候感受到他不同的时间段,就刚才臧杰老师说的,他的气象也是有所不同的。尤其是像《篝火》,然后还有七八十年代的好多的作品都非常具有当代性让我特别感慨,就真的是学习了。我们祝福姜老师身体健康,能够再出佳作,让我们来学习,谢谢大家。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601.jpg

水彩画家   王勇

王勇:我是一个水彩画的爱好者,也是姜世钰老师水彩工作室的成员,我到这个工作室来大概已经有七八年了。2017年进到这个水彩工作室以后,感觉到这个工作室的气氛很好,大家都非常平等互相交流。特别是有些老先生,现在已经不在世的像李忠民老师、晏文正老师,原来也是这个水彩工作室的早期成员,对吧?现在还有李连一老师今年已经八十九岁了,今天没能来。那么再往下就是我们姜老师。今天看到姜老师的展览以后,很激动,盛况空前,非常成功。所以我在这个地方,我代表我们工作室没发言的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姜老师的水彩画有他一定的传承性,这个青岛市那些大家的水彩画的一些技法,在姜老师的身上都可以感受到,而且姜老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到这个工作室来以后,感到他的画非常的清新,非常的简明。那么这个问题我就要来说了,姜老师的这个特点,我们青岛市很多年轻人应该学习继续传承。我还有另外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现在青岛市这些大家们有的已经离开了。我要说什么呢?我们青岛市的水彩画的派别很多,我爱好的时候是从五六十年代开始,那个时候在工艺美校学过两年,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去学习工业设计,就离开了画界。后来退休了又回到了这个画界,我也感受到青岛的画派,就是流派很重,起码是五六个,我有什么感觉呢?感觉就是做不到一起。这是为什么?后来我仔细想了一想,毛主席曾经说过,艺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朵花不是春天,万紫千红才是春天。我希望各个流派大大发展,姜老师的画我打心眼里很佩服,但是我看到很多年轻人的一些画风和追求也值得发扬。我希望青岛市的水彩画界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我们青岛市的水彩画走在全国的前列。我经常关心在网上看到全国各地的水彩画都风起云涌,什么湖北的、福建的、广东的、陕西的各个省份都很活跃。我们青岛和他们相比,我不知道能在哪一个位置上。所以我衷心希望这个领导层大家能够把青岛的这个画风推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这个翻涌状态。我最后衷心祝贺姜老师的画展圆满成功,祝我们在座的各位新年好。

微信图片_20250213153605.jpg

著名水彩画家 姜世钰

姜世钰:谢谢大家!今天有那么些专家能到会,我一个是意想不到。第二呢,这次展览承蒙青岛美术馆能给这么一个亮相的机会,我亮相的目的是向大家汇报,这七十多年风风雨雨留下的我那些残破日记。但是今天能跟大家见面我非常欣慰,他们在各自的战线上都有非常丰硕的成果,像邱教授、张白波、高东方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我画画的目的是修身养性,就是自己对未知世界还不了解,所以必须老老实实去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就是我的老师,而这条路是无止境的。我在这条路上走了七十年,我还没看见他的尽头在什么地方,我还在继续走。像鲁迅的那句话:“我倘能生存,我仍然要继续学习。”感谢今天大家来参加我这个鉴定会给我指出未来的缺陷和不足。更高兴的是,我看到我的学生走得那么远,走得那么高,我也感到很惭愧,但我非常高兴,我愿意我的学生比我更高更远更好。这是我的最终愿望,希望大家多多指导,谢谢!

窦凤至:今天因为时间的原因“水韵山海”姜世钰水彩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大家讲得太好了,谢谢各位!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