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9日,“大河上下”黄河文化主题馆藏美术作品巡展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美术馆艺术讲堂举行。
青岛市美术馆馆长迟涛、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美术史论家邱振亮主持了本次会议。
首先,迟涛简单介绍了与会嘉宾,说到,“这次的展览不仅是我馆的重要项目,也是我馆第一次举办的四馆馆藏巡展。”他表示青岛、郑州、开封、烟台四地美术馆围绕黄河文化主题精心挑选三百余幅精品力作,设计推出了贯穿“文献资料”、“黄河岸边好风光”“丹青妙笔写汴京”、“河海交响谱新篇”、“黄河之水天上来”五个版块的展览,对四个馆的共同努力表示感谢,并邀请邱振亮老师担任本次研讨会学术主持。
邱振亮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看到好的展览并和兄弟省市的同仁们坐在一起交流。他说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关注黄河的治理改造和整体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和兄弟城市的美术馆一起做了这个展览,主题性表现黄河和黄河文化,做得非常好。”他认为,四个馆有这么多优秀作品展出,也体现了广大人民对黄河文化的关注。
张硕:(烟台美术博物馆馆长)
张硕首先对青岛市美术馆的共同举办主题性展览的倡议表示感谢,他认为,“这个展览首先是表现黄河文化,主题性强;其次展览作品是遴选各个馆的馆藏作品;第三,这是四个馆的馆际交流,尤其是河南中原文化与我们齐鲁文化相融合和碰撞来呈现黄河文化主题,馆与馆之间,资源共享,让馆藏作品真正发挥出服务社会、美育大众的作用。”“展览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体现了黄河两岸城市、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充满了正能量和震撼力。”他表示,“青岛市美术馆在本次展览中做了大量的策展和实施的工作,并且让这个展览成功入选2022年度文旅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对烟台馆、郑州馆、开封馆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吴士娟:(开封美术馆策展部主任)
吴士娟首先祝贺这次展览在青岛隆重开幕,她说到,“展览由青岛市美术馆发起,又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这很不容易。”“展览的上一站在开封美术馆精彩亮相,给古城开封带来了一股强劲的黄河风。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都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撼。”她认为,这次巡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观摩的机会。
张白波:(版画家、青岛画院原副院长)
张白波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社会性、人文性角度解读了黄河文化的内涵,他认为,“黄河文化的主题内涵丰富,可以涵盖整个文化艺术领域。”“四个馆的藏品来看,非常丰富,景观的描写、人文的表达等方面都非常好,希望青岛美术馆多举办这种展览,丰富我们的美术文化。”
高东方:(水彩画家、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高东方从美术创作者角度,谈到美术馆的重要性,展览把优秀的、有力度的作品展示出来,给了美术创作者再次感受和交流的机会。这次展览将本来分散在四个馆的绘画藏品集合在一起,力度一下加强了,观展感受也加强了。让人感觉到黄河的主题,这么深远、宽泛。他说到,“画家不同的风格、对黄河不同的认知及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体现到美术馆的展览中,是有震撼力的。”
窦世强:(水彩画家、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窦世强说到,“黄河作为母亲河,流淌了几千年,她对整个中华大地的滋润养育了我们这一代人。我曾多次走过黄河一线,对黄河流域的文化感触非常深。但实际上对这么博大的题目,总有一种压力感,找到一个非常好的点来表现黄河文化不容易。”他也是反复思考,选取正月里延安人民扭秧歌的场景,画出了作品《正月里》。他表示,这次时间跨度很大,从五六十年代到改革开放,把黄河文化贯穿在每一个城市里面。而且每一个艺术家对黄河文化,都有自己的认识和高度,作品水平也非常高。从之前线上宣传时觉得很丰富,到现场观展,感到非常震撼。
王迪:(水彩画家、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王迪说到,“黄河也是母亲河,母亲河哺育了我们,实际上我们现在青岛市百分之九十几人口,还是喝的黄河水,所以说黄河这个主题展具有伟大意义。”他表示,展览将不同时期的作品都展现出来了,从中看到了馆藏的严谨,看过让人很感慨。而且黄河的命题很大,这只是四个馆,他相信将来能做得更好、更大、更强。
李延智:(青岛画院美术馆馆长)
李延智说到,“这些年,国家包括省画院一直倡导画黄河题材,国家画院、文旅部,举办了“长河大道”活动,省画院举办了“黄河入海流”,今天咱们举办了“大河上下”。题材虽然都是围绕黄河,但是我们这个展览题材的包容性、宽泛性很好,因为它里边,不光是作品种类也牵涉时间跨度,不是纯粹的一次性的主题创作。”他认为,关于黄河的创作一直都在进行,题材要求越来越细致、具体,这是对画家的考验。下一步,自己将结合观展感受进行相关创作。
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风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向本次研讨会转达了自己对本次巡展主题、作品的感受和期待。
张风塘表示,这次的展览有中国画、油画,还有水彩画、版画,种类丰富,既有描绘黄河沿岸的名胜古迹和人文风貌,又有摹写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的融合,充分展现了黄河文化从黄土高原发端到山东半岛入海瑰丽与浩荡,艺术化地呈现了激流勇进、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他说到,“有的作品体现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宏伟气象,有些体现了千古凭高、繁华竞逐的历史沧桑,佳作纷呈、艺术高超。感谢组织者、举办者把如此有学术深度、艺术导向、文化担当的好展览放在青岛,也希望有更多精心组织的展览在青岛举办,为提升青岛城市文化竞争力,做出贡献!”
尚辉说到,“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直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综合治理黄河,我们在黄河治理上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有关黄河的治理、有关黄河的自然形象一直是美术创作的主题之一。有关黄河题材的创作,对美术题材的创作、对美术的现当代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次的展览,黄河文化主题的概念提得非常好,而不仅仅是黄河题材。通过这次展览中青岛市美术馆、郑州美术馆、开封美术馆、烟台美术博物馆的馆藏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地级市美术馆的发展和建设,这四家馆藏品建设的目标,或者说学术定位也体现了对黄河文化的一个表现。”他表示展览更深的文化内涵并不局限于对作品本身的展示,作品本身承载着艺术史意义,承载着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人民有关黄河文化、有关黄河生态建设的描绘,这种描绘是用一种艺术审美的方式,通过对黄河主题的表现来呈现中国画的现代性探索,既呈现了油画本土化的发展,也呈现了版画、水彩画这样一些外来画种如何通过对黄河文化这样一种对主题的表达,呈现了各具风采、面貌多样的艺术发展的生态。他认为,“黄河文化主题馆藏美术作品巡展更深刻的意义是呈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一种鲜活的、多样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