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孙堃
主办单位:青岛市美术馆
展览时间:6月2日-26日(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青岛市美术馆大殿、西厢展厅
打开一扇门(前言)
贺中祥
对孟庆泰先生来说,这个展览的开幕是一次迟到的致敬。
致敬的含义,不仅仅面向孟庆泰先生一生持续不断的艺术探索之路,也面向其不可抑止的理想追求。前者使孟庆泰先生以非凡的成就,在书法传承与创新上获得了赞誉;后者使孟庆泰先生以一个清醒者的姿态,在个人道德与操守上得到了尊重。
作为一个家学渊源的书法家,孟庆泰先生从传统入手,又不拘泥于传统,不僵化,不媚俗,不随波逐流,守正用奇,革新变法,奠定了他在本土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他的存在,是青岛书法艺术的光荣,也是本土文化力量韧性生长的象征。他以他的实践证明,艺术传承与艺术创新,有无限生机。
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孟庆泰先生像一盏温暖的灯火,提醒他认识和不认识的同好,艺术、承诺、情谊、价值、信仰、伦理与柴米油盐一样,是人世间须臾不可离的日常需要,是不可缺少的清新空气,是支撑文明延续的纽带。
作为一个秉承本色的生存者,孟庆泰先生这一代人经历的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猝然遭遇光亮,命运轨迹由此获得了方向不同的改变,各种可能性不断突破经验界限,丰富着经历积累,检验着人性的烁辉与幽暗。孟庆泰出身名门,历尽破旧立新的涤荡,温良恭俭让的家风依然奉行,幽默与坦然之中,保持着真性的温度。他的淡泊、谦逊、豁达,他和时代的契合与间离,他在聚光灯下孑然一身的姿态,让他不退却,不屈服的人生操守,堪称榜样。他经历的颓然与曲折,最终都以一种自我盘点的方式,得到了精神上的抵偿与升华。
孟庆泰先生晚年公共意识日增,关注的范围,由书法、篆刻、诗词、学术扩展到社会百态。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思想反思,他从长时间个人经历的压抑中释放出来,在日常书写与创作之余,一边专心致志地梳理着家族遗学,一边将关于艺术、现实的思考,传递给更多人。在他温和的外表背后,意志与信念日趋坚硬。他的身份,逐渐由受尊敬的书法家,扩展到家学传承者、文化辨析者、文明捍卫者的多重交错。他像一个独行的思想者和一个不甘沉落的卫道者,在抨击追逐与逢迎的同时,不断地告诫友朋:良善、美好、尊严、风骨、经典,不会死亡。
孟庆泰先生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和他一起测量翰墨风度的无限生命力。
艺术家简历
孟庆泰(1948—2021)字康若,别署追来室悟子、闲敏楼主人。祖籍山东诸城,1948年生于青岛。民国著名学者孟昭鸿之孙。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会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暨篆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画院特聘高级画师,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评审委员会、鉴定委员会主任,少海诗社成员,青岛市政协第七、八、九、十届常委。2021年6月4日17时40分因病溘逝,享年74岁。
孟庆泰先生书法谨严古朴、厚重雄健,尤擅篆隶、篆刻,于历史文化研究、书画文史掌故颇多研究,著有《孟庆泰书法篆刻集》《<天史>校释》(合著)等。1983年获全国篆刻评比优秀作品奖;1985年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作品曾先后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篆刻展览、国际书法艺术联合展等百余次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被收入各展作品集。1994、1995、2007年分别赴日本、韩国进行艺术交流活动,举办书法展。1996、2006年两次应韩国海东研书会之邀,赴韩担任书法大赛特邀评委。其传略载入《中国当代书法篆刻家辞典》《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