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寻道——2021邱振亮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

2021-11-15

邱振亮


2021年11月12日下午,“文心寻道——2021邱振亮国画作品展”在青岛市美术馆大殿、西厢展厅开展,并在艺术讲堂举行“文心寻道——2021邱振亮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刘世骏主持,汪家华、管同池、殷庆威、李恺心、张白波、刘士忠、于志源、王绍波等人分别在会上做了发言。邱振亮先生对近十年的艺术创作进行了简单回顾,表达了自己认真对待艺术的态度。汪家华、管同池对邱振亮先生全心投入创作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殷庆威对“文心寻道”中邱振亮先生追求艺术真善美与他本人修身立德,人生积淀与艺术敬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肯定。李恺心、张白波、于志源认为邱振亮是个“做学问的人”,理论功底、丰厚学养给他的艺术感悟和创作带来了框架支撑和丰富的层次。刘士忠从美育和育人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邱振亮先生在美术教育事业中的不懈努力。青岛市文联主席王绍波对邱振亮先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热心于正能量传播、谦逊的学术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

研讨会发言摘要:(按研讨会现场发言及顺序整理)

刘世骏(山东文史馆馆员、青岛花鸟画院院长)

对于邱先生的作品,刚才我在讲话中谈到,那张纸就是舞台,他想表达的都在那个舞台上体现。他心里想的,手头上做的,要给我们讲述的,都在他作品里。

邱振亮(原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作为一个画家来讲,我是起了个早五更,赶了个晚集。65(岁)到75(岁)这十年,我抓紧时间画画,我对艺术有个态度,不糊弄不欺骗艺术,认认真真的对待。我觉得画不好那是自己本事不到,但是我下上力了,努力了,就是在这种心态、大环境和状态下画了一些画。过去老人总结,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就叫画修养了,其实画修养绝对是需要大器晚成,修养是一步一步积累的,至于说成功在哪里,就是要靠在不断的积累、不断的修养中对艺术有一些新的认识。还想努力和同道朋友们一块为美术做点事,也是为自己的这个理想吧,画画是自己所爱,为这个想法,实现这个目的。

汪家华(国家一级美术师)

(邱振亮)他这一辈子说实在的教学、搞理论,然后插空画画,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全画,山水、花鸟、人物,没有不画的东西,兴之所至吧。他教学也好,学理论也是,画画也是,都是这样拼,他掌握的很全面。唯一就是开始画的少点,后来画的多点,所以我看他这些画,真是发自内心的、全心全意的在画。这些画画不管大画小画都看出他的全身心投入。

管同池(著名画家)

总以为邱老师是个年轻的画家,刚才听说70多岁了,时间过得太快,这人(邱振亮)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他的这个展览我认为,在他这个生命线上就好像跑百米是个大长跑,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殷庆威(原青岛市文化局副局长)

第一,文心寻道。道到底是什么,心是什么,我觉得,艺术上的真善美集中在一起,就是我们艺术家们追寻的那个目标,所以邱老师的这个画当中能够看到他的这种善。从对客观事物的追求,对美术艺术的真挚的追求当中去寻找那个美,而达到了真善美的完美统一。那么也表现在做人和做艺术高度的一致,我们成立了一个文化艺术界的慈善分会,分会里边的也做了一个慈善书画院,广泛的联系、动员这些有慈善之心的艺术家们去做慈善事业,邱老师就是我们聘请的第一批首席、特聘的慈善艺术家,邱老师也在我们的多次的活动中,无私的奉献爱心。所以我说这个文心里边,我们从他的艺术当中看到了他的为人,也从他对慈善事业的奉献当中看到了他的艺术,这是完整统一的,一个社会的人、社会的艺术在这个地方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统一。这个道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这个道,这个道就是要以仁爱之心去为人,要充满了对社会、对自然、对我们的生活的满腔热爱,他的画当中表现的所有的主题是阳光的、向上的、积极的、奋斗的,甚至表现出来是一种大爱,所以说他画的小鸡是非常可爱的,画的大树是非常雄壮的,画的雄鹰是非常远方的,这些都触动了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我觉得这个道就是为人之道,人要积极努力向善,我非常敬佩,通过艺术来理解邱老师的内心,看到艺术的社会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文心问道。

第二,邱老师自己介绍他做艺术的那种认真,他对艺术的那种敬畏之心,敬畏之心表现在哪里呢?第一,看邱老师的大画给人磅礴之势,这确实要有功力,但是这种功力也不是我们用的那种拙劲,就是大画的把握上,他非常认真的去找,这种能够把握的这种大势,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琢磨和学习,他对艺术能够从大势上去把握,举重若轻。他那么多的小画,非常可贵,一笔一画,如此认真、敬畏的去对待。是对艺术的一种敬畏之心,所以小画是举轻若重,再小的画我也仍然非常认真画,去努力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每一个线条都那么那么仔细去充分的表达。有这种敬畏之心,把艺术当做是像生命一样那么仔细的去雕琢,就能够达到邱老师的这种境界。所以邱老师说的不糊弄,是他对艺术的敬畏,不糊弄是他对艺术的一种沉淀。邱老师说他是插空画画,把原来的事都交代了,后来才有时间去画画。我认为邱老师他是做了一生积淀,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的这种理解,对历史的这种沉淀下来,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好的东西得积淀下来,然后求助于最后这种美好时光当中的画,那种(绘画)冲动从哪里来?是对艺术史的理解,对民族的热爱。邱老师还是国学学会的会长,我参加过邱老师的几次活动,对国学的理解,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的把握,他才有这些东西,因此他是大器晚成,厚积薄发。

李恺心(原文联书记)

邱老师和我认识20多年了,今年75岁。七五岁月历平生,笔墨春秋未了情。我对邱院长很敬佩、羡慕。三句话,第一,邱院长是个做学问的人。我们第一次认识,他们介绍咱青岛市在美术理论方面,邱院长有很深的造诣。为什么邱院长是个做学问的人呢?邱院长是一个在艺术殿堂久久徜徉,饱读了艺术理论,有许多名家、大家当面指点走出来的,有很深、很丰厚学养的艺术家,我觉得邱院长的很多的功力不在于画上,而在于画外,包括对艺术的领会,对笔墨的见解,对生活的体验,对各个艺术家的评价。听邱院长的评价,个人也觉得受益匪浅。刚才我去看展览,我看到那个鹰,想到了邱院长你。这个鹰一览众山,就是感觉微妙。一览众山没有那个“小”,为什么呢?小太骄傲了,就觉得看了很多的山,你依然目光炯炯,以及千里的气魄,看到鹰我想到你。这些年从艺术殿堂走出来,你是科班,你有丰富的艺术理论支撑着,你的画不能用一般的看着像不像,笔墨厚不厚,里面有很多的东西要细读才能读出来,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第二,我们在美术创作院,都有画室,一块工作了那么些时间,跟邱院长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特别是学术方面、理论方面,每当画画笔墨方面有点纠结的时候,请教邱院长,就是一语道破,非常感慨。第三,十几年了,我那个屋收藏的、摆放的连桌都放不下,就是个仓库。邱院长书画间收拾的井井有条,天天在那创作。他持之以恒,对待艺术这种恒久的心,让人佩服。

徐国轩(原市人大副主任)

参加这次活动,看展览和研讨会都是学习。邱老师教了很多有成就的学生。参观了展览的作品,又听各位老师发言,我觉得收获不小。都是有分析的发言,从笔墨、立意方面分析,我还想多听听大家的意见,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张白波(版画家,原青岛画院副院长)

文心寻道,心相通,道也似乎相近,虽然是不太懂国画,聊两句也可以。第一感觉就是邱老师很勤奋。能够传承中国文化,特别是绘画史上的精髓。那个时候的老先生精于学问,传经受道都是很认真严肃的。他(邱振亮)在这个美术史(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包括写的很多教科书成为很多高等学府的教材,这都非常难得。美术史深入研究必然占用了很多精力和心智,就耽误了画画,有得有失。后来离开教坛又兴致所至,很自然的拿起画笔来画。这就看出来,和生命赛跑、争取时间的感觉。感觉邱老师特别勤奋,(创作)大画小画,很多展览,而且他的画确实很丰富,这一点,就是邱老师很勤奋,很值得我们学习。第二点,我看正是因为他过去讲美术史,对中国绘画传统非常了解,各个流派、各个画派的沿革、发展史,都非常的熟悉,所以随便拿出一点东西来画,就有根有据,所以他(研究)美术史的学问框架支撑他绘画创作,很重要。(而且)他博采众长,他的风格,没有像谁或者不像谁、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因为美术史的积淀,他对各个流派的东西,各种画画技巧,他都有所感悟,就想到哪就画到哪,大画小画都是如此,有的画很狂妄,有的大写意,有些就比较工细,看着随意,(其实)这个随意是在一种学问的支撑下,在对美术史的见解、见识的框架支撑下,他的随意和没有学问的随意是不一样的,和胡画乱画是不一样的。这一点邱老师也是如鱼得水,因为有这么些积淀、这么些参照,再加上自己的心得,画得是非常好。

刘士忠(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主编)

我们是邱老师从事美术教育的最早的一帮学生,我们美术的种子,是当时邱老师那个时候给我们种下的。那个时间段,他用在山师(山东师范学院)受教育的方法来教我们,我喜欢国画,喜欢画山水。邱老师就因材施教,按照你的特点、爱好,单独一种办法来(教育)。我是这样跟邱老师学的,中国画的基础知识、技法非常简单,说实话技法有个几年就可以了,我觉得邱老给我受益最大的在哪里?就是教你读书。邱老是理论家、学者,他推荐一些书让你读,你不懂问他,通过读书塑造人格、人品。没有大道理,通过言传身教,慢慢的把你带起来,这个让人终生受益。我到现在还是那时打的基础,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先塑造你的人格人品,这个过程中教你画画,这样对画的理解可能会更深一点,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邱振亮)最大的一个特点,喜欢助人,助人为乐,他帮青岛画家出画册,推介有成果的年轻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青岛画家的书(画册)大概40多本。第三,邱老是一个学者系的画家。他主要从事美术史研究和教学,他教学和研究是同时进行的,他编过一本美术史是在我们人美出的,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撰稿人,那应该是在我们国家是非常了不起的学者,因为大百科学书是请的第一流学者撰写那个词条。我觉得邱老师通过治学研究中国美术史来检验、研究他的画,然后,又通过画画,反证、验证中国艺术史、美术史的一些问题,这里面始终贯穿的就是求索,探索艺术之道,中国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试一试,那么他这方面就有发言权了。理论家很多夸夸其谈的,大部分理论家画不了画,像邱老师这样艺术创作成就达到这种高度的,是非常难得的。

于志源(原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邱院长是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他学的是中国美术史,学的是文艺理论,他的绘画,就是在美术史影响下(创作)。他很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包括山水画发展。他在这个基础上用自己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绘画,我觉得他那是步步为营,画得非常扎实、非常好,我很感慨,没想到他画了这么多。从绘画中也看出来,文艺理论和中国的美术史对(他)绘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他画的小写意画就是有工有写,追求扎实的基本功,怎样用笔、怎么去描绘山石树木,我觉得传统的基本功就是在他的理论的基础上指导,但是他又不限于这个,因为原来他是逐渐的发展。对现在的发展,我觉得他画到最后那些大画,大家提到画的鹰,就是放开的,有一些大写(意)。从工笔逐渐过渡到小写意,其实中国绘画也是这样,就是从工笔一直到这种小写意,小写意演变成大写意,是一个过程。所以他画的每幅画都非常扎实,这值得我学习,我画这么些年,提高不大,就是因为对中国绘画的历史了解太少,对文艺理论、绘画理论,应该实践跟理论相结合,其实也结合了,但是没有邱老师结合的好。邱老师的绘画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是追求大写,觉得那些大画家画大写意非常过瘾,并且用简单的笔墨,表现繁杂的事物,笔墨淋漓,感觉很好。但是缺少了基本功,就底气不足,画来画去可能就局限在一个阶段,就不能进步了。

范先生(即墨,理论家)

邱老师德艺双馨,邱老师画展前言写的“画画不单纯是技法,画画是种修为,思想表达”中国画很多,有些时候孩子学习不好,学中国画,什么思想什么知识没有学中国画。画画背后比的就是修养、文化。还有很多人说,理论家是画不好去学理论,这思想不对,你看大画家,包括黄宾虹,都是学载五车,都是大知识分子。现在获奖的书法家一年几千个人,没一个比肩苏东坡、黄庭坚,就是文化、思想不行。我们应该多宣传本土的画家、艺术家。

王绍波(青岛市文联主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这个研讨会是非常成功的,既有学术,又有温度,还有情感,我觉得这个研讨会非常有意义,所不同的就是我觉得之所以大家对邱老的绘画艺术这么认可,对他这么推崇,我觉得也是因为邱老师是一个充满正能量、非常有热情的画家,这一点确实是在他的身上反映比较显著的。我是做美协工作的非常有感触,邱老师有热心、有(社会)责任感,他不是简单地说我自己画好我的画或者搞我的学术研究,我觉得也可能是由于他从中国美术史的角度,从中国历史时代的高度来看待人生,或许是他的整个人生境界确实是与众不同,因此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包括很多行动都做出了一个表示,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邱老是青岛市美协的名誉主席,我们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向他求教,他都非常热情、非常支持,而且身体力行,做了好多工作。另外谈到艺术这一方面,我觉得他的正能量,对他的人生境界至关重要,我们在他的画中能看到这么多的热情洋溢,大家都说邱老那么多画,涉猎极其广泛,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小品大作等等,琳琅满目,丰富的内容。其实这也取决于他的这种热情和境界。否则的话他很可能选择一样、两样,在他画中我们就看到这样一种感染,看到了对生活的渴望,包括在绘画作品中,流露出他的世界观、价值观,我觉得这些都是给我们鼓舞,因此形成了今天这个画展,大家都很受感动。这么多人对邱老的画展这么拥戴,艺术怎么能做到这样一个高度上,这就是刚才大家汇总起来,谈到的人品、画品,做画先做人,包括我们好好的去做事情,包括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包括我们要有担当,包括我们要帮助人,以及他自己在学术上这样一种谦逊的态度,不断的去努力,不断的去开拓。

邱振亮

做人一辈子不容易,想做好事有时候也不容易,但是每个人不能因为这个不坚持,不坚持你的理念,是不行的。都说七十随心所欲,这时候感觉人生未来短暂,也感觉自己过去做的太少,真的是这种想法。有的时候越老了越恋旧,想念老朋友,昨天刚认识一个忘了,但四五十年前的记得清清楚楚,所以说艺术使我觉得人生充实,因为艺术也使我逼着自己多做更好的修养。“做画先做人”,这是我提出来的一个词,也是自己一生的理念。一个人的任何进步,离不开大家,在青岛这些年确实是大家共同帮助我,从各个方面给我做榜样,给我以启迪,给我以教育,我也知道自己怎么走,一直到现在,感谢!


相关链接:文心寻道——2021邱振亮国画作品展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