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美云艺】“中正平和”——赵孟頫人物画赏析

2024-06-1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赵孟頫,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画家,其艺术造诣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天,我们将探讨他在人物画方面的独特风格与艺术成就,揭示这位大师如何在画坛上绘出新意。


图片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原籍婺州兰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图片
赵孟頫画像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古文诗词,通音律,精鉴赏,有《松雪斋文集》等著作传世。在书法上,他精于正书、行书和小楷,其书圆转遒丽,被人称为“赵体”。 与鲜于枢并称“鲜赵”,又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兼擅各种绘画,其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花鸟兼工,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他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变革风行已久的南宋画院的体制格调,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 ,为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 ,自称“作画贵在有古意,如果没有古意,即使再精细也没用”,有“元人冠冕”之誉。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




《诸葛亮像》


图片

绢本设色

纵208.4厘米,横100.6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绘诸葛亮手持如意,凭隐囊而坐。人物面部表情庄重,气宇轩昂,双眼充满睿智。衣纹繁复,手指表现完美,宛如仙人现身。


红衣西域僧图


图片

纸本设色

纵168.2厘米,横31厘米

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图中罗汉身着红色袈裟,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平伸左掌,神态安详坚毅。根据作者题记所言,因常与西域僧人往来,“耳目相接”,故能对西域僧人的神态特征刻画入微。图中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以铁线描勾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僧人的红垫、红屐,皆刻画得很工细,尤其是脸部,傅色细腻,落笔精巧,质感强烈,形象生动。


   
      赵孟頫的人物画风格可以描述为“写实与意境并重”。他在继承传统宋元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注入了自己的创新和感悟。他的人物画注重形象的生动传神和服饰的细节处理,同时也强调人物的神态和气质的内在表达。画作线条流畅、用墨独到,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地位。



《青溪龙跃浴马图卷》


图片

绢本,设色

纵28.5厘米,横154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绘夏日疏林间,奚官在水塘为骏马洗浴纳凉的情景。人物与马各具姿态,生动自然,相互呼应,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人物衣纹流畅,树木坡石勾勒简练,色不掩墨,青绿与浅绛结合,色彩清丽雅致。


图片

《青溪龙跃浴马图卷》(局部)

图片

《青溪龙跃浴马图卷》(局部)






图片


《自写小像》

绢本,纵24厘米,横2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赵孟頫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与鞍马,或人骑图为题材的比重很大,见于著录者有百件之多。赵孟頫的人物鞍马主要继承唐人传统,具有刚健、华美的特色,工写结合,设色高雅。他曾说:“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又说:“吾自幼好画马,自谓颇画物之性。友人郭信之尝赠余诗云:‘世人但解比龙眠,那知已出曹、韩上。’曹、韩固是过许,使龙眠无恙,当与之并驱耳。”此外,在唐人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赵孟頫还予以创新,如元贞二年所作《人骑图》《人马图》,画面突出人物和马,而不画背景,人物的衣服用朱色染出重彩,但面部与手皆以赭色杂入朱色而傅以淡彩,马匹以细墨线勾勒,再以墨色烘染后傅以极薄的淡彩。这种舍去背景之法源于唐人韩干《牧马图》,而重彩与淡彩兼施,层层渲染,以增强质感。




《人骑图》



图片



纸本设色

纵30厘米,横52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片

《人骑图》局部


      画中一戴官帽腰系玉带的红袍青年男子骑于马背之上,男子微有髭须,左手牵缰,右手持鞭,右脚轻踩马镫,神态优雅自足。马匹健壮有力,左前蹄微起,呈行进之势。画面布局、人物形象和马匹写实画法,都深受唐代画马图影响。



      赵孟頫的人物画不仅仅是对形象的再现,更是对人物心理和历史文化的深刻解读。他的作品通过精湛的书法和绘画技艺,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追求,对后世的文人画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个人的学问、情感和哲学思考密不可分,是中国文人画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赵孟頫对“书画同源”的坚持,为人物画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认为绘画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书写的延伸,这种观点使得绘画作品不仅要追求形象的相似,更要表现出诗意和内在的生动感。这一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的画艺,他的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他与儿子赵雍、孙子赵麟都创作了《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




《三世人马图》

图片

赵孟頫、赵雍、赵麟

纸本设色

纵30.2厘米,横178.1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本图是赵氏三代人(赵孟頫、赵雍、赵麟)各画一幅人马图拼接而成,每段画作的左侧均自题款识,又叫《三世人马图》。王蒙曾在图卷上题跋,谓赵雍笔法得曹霸为多,赵麟笔法得韩干为重,赵孟頫则“兼曹韩而获其神妙”。卷后有陈洪绶等人题跋,谓其“三老不失笔墨宗风,古来大小李将军、高家父子、米家父子之类比。”“古来父子祖孙以忠孝节义道应文学相传,不替者之类耳。

图片

《人马图》局部



图片

《人马图》局部



图片

《人马图》局部


图片

赵孟頫部分作品欣赏

图片

《西图雅集图》



图片


《欧波亭图》


图片

《友石图》












图片

《鹊华秋色图》局部



图片

鹊华秋色图》局部



图片

《鹊华秋色图》







图片

《光福重建塔记》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